论战余额宝

时间: 2020-4-16 10:29:00来源:www.tannet.net 点击:2099次

论战余额宝

论战余额宝
 
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取缔余额宝!”的呼吁,在过去几天里遭致集体反驳。愿意就此发言并得到机会的评论者,无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在报纸版面上,几乎是清一色地指责这位身兼新闻评论员的央视人,义愤填膺者说他“和老百姓作对”,熟稔金融知识者则叹其“小题大作”、“思维僵化”,至少是“因果不分”。
 
钮总编是在上周五午后通过自己的认证微博账号发布《取缔余额宝!》,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余额宝的出现确实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这事跟你没关系吗?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
 
尽管声称“不是危言耸听,更非号召谁退出余额宝”,但声讨意味还是显而易见:“余额宝哪里只是冲击银行?它所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因为,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终买单人。所以我们强调,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
 
 
 
不仅将余额宝定义为“吸血鬼”,钮文新还将批评矛头直指监管层:“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基本属于脑残,居然对余额宝这样的典型‘金融寄生虫’无动于衷,把余额宝纳入监管到底是要保护它,还是真要监管它?...我的主张就是取缔余额宝,还中国以正常的金融秩序。”
 
 
 
这篇锋芒毕露的博客,迅速被@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账号察觉,并在转发时特意注明了钮文新的“央视评论员”身份,进一步扩散时则不时简化为“央视呼吁取缔余额宝”。
 
 
 
铺天盖地的反击从四面八方来袭。这其中,包括那些一见“央视”之名即生反感的习惯性吐槽——去年以来,因为批评苹果手机、星巴克、房企税收等风波,央视已经被牢牢地贴上了“不专业”的标签,至于暗访曝光东莞色情业一事,更是让这家喉舌迄今仍深陷争议,而更多的发言者之所以坚决地站在余额宝身边,是因为他们已经从中收获了真金白银,已经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对普罗大众来说,“整个中国的经济”,终究不如自己的的钱包更实在、更重要。阿里巴巴去年6月以“会赚钱的支付宝”为口号推出余额宝以来,以其高出银行活期储蓄利息十几倍的收益,迅速风靡中国,并激发出腾讯微信理财通、百度百发等跟进效仿者,为可用资金不多的亿万“屌丝”们提供了财产增值好去处,“起床就打开手机看收益”早已成为微博微信间津津乐道之事。
 
 
 
作为这项产品的开创者,支付宝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曾经自豪地宣称“互联金融领域不会再出现这样一个伟大的产品”,阿里巴巴“教父”马云亦公开将余额宝赞作他2013年骄傲的事,凭借迄今已超4000亿元的总规模,合作方天弘基金更是由一个无名之辈迅速成长为行业老大。
 
 
 
所以,当钮文新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站在4000亿钱包的对立面后,不必复述“我们普通老百姓赚钱不容易,放到银行就是吸血机,余额宝为了老百姓你都要阻止,你有良心吗?”式的群情汹涌,激动的声音里甚至已经出现了“取缔央视!”的反击口号。
 
 
 
根据北京晚报昨天在《“余额宝”到底是什么》中引用的数据,“此文一出,舆论哗然...网友更是一边倒地支持余额宝,在钮文新《取缔余额宝!》的博文评论处,104页留言,粗略统计九成以上网友支持余额宝,对博文内容表示质疑。还有很多网友在看到这篇博文后,将银行卡里剩余的钱转到余额宝里‘压惊’。”
 
 
 
带头号称“须转点钱到余额宝压压惊”的不是别人,正是支付宝的官方微博账号。须得说,凭借这篇在前天凌晨2时许发布的长微博,阿里巴巴的公关团队再次证明了他们一贯能言善辩的名声。
 
 
 
从标题“记一个难忘的周末”开始,操刀者即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与亿万余额宝用户处于同等身份地位的“屌丝”:“好不容易周末晚上,准备忙里偷闲去看期待已久的《霍比特人2》。但正当我蹦蹦跳跳来到电影院楼下打开支付宝钱包准备买票的时候,老板给我来电话了...老板:你知道吗?央视好像今天说余额宝冲击中国经济让你涨不了薪买不了房,你赶紧看看怎么回事!我:老板我今天准备看电影啊,你造吗我这个月好不容易攒了80块收益准备看场电影啊!你不能这么残忍啊!老板:哦这样啊,那你看完电影随便写两句回应下吧,人家正号召取缔余额宝呢。我默默地挂了电话,顿时觉得整个人都森森滴不好了。为了平复心情,我再次回顾了一下我半年多来几百块的收益然后走进电影院...”
 
 
 
放低身段、自认弱势固然是争取人心的好手段,但@支付宝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四两拨千斤地将钮文新与他所供职的那家媒体进行了主动切割:“额滴亲娘哎!老板你能不能搞清楚再吓唬我!人家老师是央视—评—论—员!不是央视啊!害我还去视频网站搜半天...”
 
 
 
避免直接对抗喉舌机构的风险后,这篇长微博开始针对“这位老师的文章”尽嘲讽:“老师您造吗?您说余额宝影响实体经济要取缔,但您没看到自从有了余额宝我每天奋发工作的动力更强了吗?还不是因为平时每天早上只能吃俩菜包现在已经每天改吃俩肉的了!这让我每天干劲十足为祖国经济至少添砖加瓦多了好几块呢!...老师您还提到了余额宝的利润是2%。可余额宝加上增利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除此之外再无费用。我知道自己数学就比天猫好那么一丢丢,所以特意用计算器加了好几遍,算出来的结果每次是0.63%。不知道老师的2%是咋算出来的呢?”
 
 
 
“好了老板我不写了,困了,睡觉!”——阿里巴巴的公关经理确实可以放心睡觉了。凭借这篇用尽网络流行语的文章,支付宝几乎是在谈笑间就已经让钮文新站在“中国的经济”上的凛然大义“强撸灰飞烟灭”,余额宝的收益让“屌丝”心满意足,用的语言也是让“屌丝”喜闻乐见,举重若轻间,就把高大上的央视拉到了一个毫无用武之地的“降维”舆论场上。
 
 
 
于是,多有中国媒体在周末聚焦钮文新的呼吁以及支付宝的“卖萌”回应。并且,作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战略官,舒明正襟危坐的辩驳,也在周六上午发布出来:“这只是一个有意无意的‘误解’...国内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实在无法‘严重干扰利率市场’...余额宝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不是决定者...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成本,主要与国家信贷政策、资金环境和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相关,而与货币市场基金关系不大。”
 
 
 
正是基于对中国利率市场化趋势的认识,多有业界专家学者亦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助阵,批评“取缔余额宝”的说法过于耸人听闻,实乃一叶障目。
 
 
 
21世纪经济报道即通过自家微博账号接连摘录评论,质问“没有‘余额宝’的中国金融,就是一个正常的秩序吗”。其中,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师陈善昂的观点是:“目前推高社会融资成本的主要是政府债务、过剩产能、经济空心化等,而不是余额宝。不赞成将余额宝这些新兴金融业态简单定性为‘邪恶金融’。取缔‘余额宝’就如同那位当了55年的人大代表所主张的‘哪能说上网就上网’一样可笑,应当疏而不是堵。”
 
 
 
同为专业媒体,财新网亦在首页推荐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专栏,明确宣告《该受谴责的不是余额宝》:“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终于让民营资本在国有资本的金融长城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余额宝就是那颗炸弹。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不仅打破了银行赖以躺着挣钱的利率管制,更冲击了国有金融的寡头垄断格局。理解了这一点,银行的忐忑心情就不难想像了。”
 
 
 
将钮文新“取缔余额宝”的呼吁定义为“非常合时宜地迎合了银行的心理需求”后,刘胜军对其两大论点加以直接反驳:“余额宝是寄生虫吗?当然不是。...多赚的钱从何而来?当然是挤压了银行的超额利润。...余额宝会提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错。...互联网金融和银行都是金融服务提供者,金融服务者竞争的加剧,只会让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投资者、借款人)受益。”
 
 
 
在刘胜军看来,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生事物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金融风险和监管挑战”,然而非但不是“吸血鬼”,反倒可以视作“中国经济体系中多年来罕见的正能量”:“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阿里巴巴、腾讯金融业务的不断增长,它们也应该被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之中,例如可以考虑发放互联网银行牌照。至于那些习惯于‘高大上’的银行,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放下身段、拥抱互联网革命,或许能避免诺基亚、柯达的命运。”
 
 
 
财经网转载推荐的虎嗅网文章,同样是将余额宝比作“鲶鱼”,提要有云,“实际上这是利率市场化的‘果’,并非刻意通过取缔余额宝就控制住的‘因’”。当然,在赞许监管部门对余额宝和其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措施“起码做的不算差”之外,这篇《放开那条鲶鱼!——驳钮文新建议取缔余额宝》在落笔之初就已经声明“不用为支付宝担心”,因为,“作者不仅和CCTV有关,还敢和为人民挣钱的余额宝为敌,一定会被网民的口水淹没”。
 
 
 
通过雪球网流传开来,《站在高处看余额宝》亦在微博微信间得到广泛扩散。比起那些直接为“鲶鱼效应”叫好的评论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江南愤青看上去更加超淡定:“在我看来,余额宝在当前本质就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担不起太大的赞誉,做到了几万亿的规模,他也只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乃至现在很多人都再说余额宝让银行存款搬家,我还是认为跟余额宝毫无关系,只要处于非市场化利率结构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回顾了货币基金的发展史后,江南愤青强调“余额宝的意义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让银行把一直遮遮掩掩的遮羞布给拉了下来”,然而即便“销售方式更先进”,“无法解答的还是货币基金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现实的就是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超越了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依然无法改变日趋没落的现实。确切的说,主要是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同你管理了几万亿的社保资金,你就可以打败一家银行了么?两者本质不同,不构成竞争,相反还是互为补充,更何况目前余额宝购买的都是银行的同业存款,也不是一个竞争关系。”
 
 
 
以网吧作喻,这篇文章将余额宝的成功归结于“搭便车模式”:“要打败余额宝首先须要有比余额宝更大的客户群,现在看来,也只有银行了,而事实银行受制于利率管制,很难跟进,于是一场不对称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这里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银行的对手是谁这个命题?不是互联网,而是利率管制。”
 
 
 
虽然根据发表时间可以看出,这篇《站在高处看余额宝》并非为回应钮文新而写,但文中恰恰也论及“余额宝对社会,到底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问题:“余额宝大的正面意义,其实跟美国的货币基金是一样的,是倒逼了金融机构的自我革命,从而变相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这个对银行而言,很可能是个噩梦的开始,因为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市场,银行业会的惨烈。”
 
 
 
文章后部分则与多数评论不同,是给余额宝的拥趸们泼了一盆冷水:“移动端布局落后必然是阿里致命的缺陷,这个我在两年前的预测,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其实,移动互联网比互联网更可怕的事情,在于,移动互联网造就出来的屌丝,比互联网的屌丝更没节操,更没底线,更加的喜新厌旧和骄奢淫逸,整个互联网的江湖因为移动化以后,会显得更加的分化,自我意识更浓厚,不可测性越来越强。”
 
 
 
有了这等“站在高处”的大势评点,那些强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存在,可以促进传统金融体系、模式的改革,甚至有可能对利率市场化起到促进作用”的时评——不论是新京报今晨发表并获多家门户推荐的《“取消余额宝”的论调不靠谱》,还是大河报的《请放过“余额宝”这条“鲇鱼”》,多么都显得有些单薄。
 
 
 
京华时报算是在头条评论《给余额宝扣帽子还真没合适的》中,由特约评论员徐立凡讲解了“两方的隔空应答尽管都是就事论事,但似乎都没有完全踏到点上”的道理:“余额宝们既需要保持创新和竞争的冲劲,也需要尽快补上自身的短板,而持怀疑论者也无须大扣帽子。毕竟,百姓的投融资渠道已经狭窄得可怜,何必又要堵上?市场的事,尽量先交由市场自发秩序。政府的监管,应首先集中于制度建设,而不必对着产品本身,即使名义再崇高。”
 
 
 
在《余额宝舆论场背后隐藏着什么》一文中, 扬子晚报评论员石磊亦呼吁“与其急吼吼地忙着取缔余额宝们,不如脚踏实地地制定互联网金融的‘边界’,不如设身处地替老百姓想想如何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不过,他也承认“钮文新的文章,并非完全的拍脑袋之作,其中部分观点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这不,今晨整版报道《央视评论员PK余额宝引出话题,投财进“宝”》中,这家江苏媒体就引述了论战引发者自己的回应:“钮文新认为,取缔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上还可以去想其他方案。但是这样一种行为已经与操纵粮食市场相差不远了,如果是后者,毫无疑问是要立刻被取缔的。...钮文新说,写博文是希望政府监管部门认真思考问题——维护所谓老百姓的一个鸡蛋,还是要保证全社会金融这一篮子的鸡蛋?”
 
 
 
除此之外,钮文新昨天还得以通过百家百家和央广经济之声的麦克风进一步阐释自己的忧心忡忡:“余额宝的回应说0.63这样的一个收益,其实那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前端的货币市场资金还要赚钱呢,所以总体加起来的成本至少应该在2%,这个2%后还是会承付,后还是拉高的带款利率由实体经济来偿付,因此我说这件事情不是余额宝的错,也不是货币基金的话,而是我们监管者不应该允许这样的一种机制行为...我认为中国的利率现在不应该这么高,这么高的话实体经济会出问题,而它们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拉高的是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国际股票市场也因为这件事情出现了比较大幅的下跌,这个问题我觉得才是核心。”
 
 
 
在钛媒体昨天发表的《余额宝们将自己造血,银行才是吸血鬼?》中,作者南冥一鲨亦承认“钮文新的话也有可能对”。前天下午,21世纪网就已经发布快讯《货币基金即将破万亿,监管层提示风险》,并在深夜补充报道《监管层警示万亿货基风险,“各种宝”被银行卡喉咙》。
 
 
 
持续关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微信公号“金改实验室”,更是在《监管层到底怕余额宝什么?》一文中声称“监管层对余额宝们明显不怀好意,但仔细想想,或许是必然”:“如果‘骗走’企业存款,后果真的很可怕...余额宝本质是投资产品,投资产品不是存款,都是有风险的,而目前没看到余额宝已经对此做了准备。”
 
 
 
在今晨另一篇推送文章《不要闲扯了,瞧瞧监管层正在对余额宝们做什么》中,“金改实验室”更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不管你是乐意还是不乐意,监管层从余额宝上线一天起就没‘打过盹’,而证监会很快就会出手遏制各类宝横空出世,央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方案或许也将很快出炉...”
 
 
 
不过,按照一财经日报今晨报道《动了银行的奶酪,余额宝做错了吗?》中的说法,尽管钮文新焦虑不安,但那些银行、基金公司人士似乎并没那么着急:“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对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是有影响,但是还没有上升到市场某些观点提出的那么严重。’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人士对本报记者称,既然银行愿意花更高的成本去拿存款,说明其利率还是市场化的。”
 
 
 
在论述这篇报道的缘起时,一财经日报除了强调是钮文新“迅速将这场争议升级”外,还提及“这场争议发端于市场传的一位银行业人士面对互联网金融提问犀利的回复,其中提到‘余额宝们’使得银行存款成本上升。”所谓“犀利的回复”,应该是指一段自上周起广泛流传于微博微信间的匿名问答:
 
“问:近互联网营销攻势是否让银行很紧张?
 
答:你们不过把十年前银行干过的违规的事情搬上了网,比如夸大收益不提风险什么的,只不过当初银行无良的销售人员是一个一个的骗,你们现在是一群一群的忽悠。
 
问:你不觉得是颠覆吗?
 
答:你觉得颠覆了谁?又没创造新产品,又没开辟新领域,又没绕开现有银行体系。更多的是在分销渠道方面有所创新。
 
问:但是银行失去了很多存款啊?不怕吗?
 
答:余额宝们把钱从银行账户里转走,通过货币基金绕一圈又以大额存单存回来银行,整个银行体系而言存款没有减少多少,只不过表现为A银行流动到B银行。
 
问:那对银行没什么影响吗?
 
答:当然有,逼迫银行传统物理渠道向电子渠道替代加速转型;也有些银行可能会考虑减少自己的渠道,前端销售更依赖你们去做。
 
问:对客户来说我们就是鲶鱼,客户实惠更多了总是好的影响吧?
 
答:你们哪里是鲶鱼,根本就是搅屎棍,...你们这么一搞,银行上浮存款利率迎战,投入系统和类似产品,营销投入,结果就是单位存款的成本大幅上升。
 
问:那你对我们互联网金融怎么看?不是革命吗?
 
答:你根本算不上互联网金融,顶多互联网营销公司,你网上卖个货基就是搞金融的啦?过几天你在网上卖个药就是互联网医药啦?多谈行业合作,少提颠覆和革命。
 
问:那比特币呢?
 
答:我不聊浪费生命的话题,请自学货币的起源。”
 
确实犀利。在这一组问答和钮文新的《取缔余额宝!》的推动作用下,本就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互联网金融更加火热,各路媒体纷至沓来。并且,钮文新的同事已经请来了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等,由这些传统银行大佬在《对话》现场纵论“民资的金融冲动”,节目昨晚播出——并无意外,央视网的节目实录主标题就是“互联网金融不能这么玩”。
 
同为喉舌,人民日报此间表现亦备受关注。在今晨报道《网上理财真能“马上有钱”?》及评论《互联网金融会颠覆银行吗》中,亦是在提醒谨防支付风险的同时,强调“传统金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来自余额宝,不如说是来自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银行来说,为失去‘宝粉’的存款纠结已无意义。要守住并拓展自己的地盘,须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互联网倡导的‘客户体验至上’理念融入产品与服务。”
 
 
 
而在评论版头条文章《现代治理当熟谙有为与无为》中,高党报回到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另一个白热化战场上:“‘快的’对战‘嘀嘀’,背后是利益博弈...只要没有不公平竞争,决定其行止取舍的,主要是价值规律等市场的内在法则...不过也不要忘记了,无论如何,政府的手还是要有的。...而打车软件流行起来,怎样满足路边叫车的需求,消除开车用手机的隐患,还是需要相关机构的监管。在治理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社会自治或是市场自由,都是不切实际的伪命题。”
 
 
 
针对打车软件大战而辩析“有为与无为”,符合人民日报的一贯立场。上周三深夜,其微博账号曾经发出一段引发争议的文字:“嘀嘀和快的竞争升级。烧钱血拼,究竟能玩多久?消费者纵能暂时获利,一旦一方垄断市场,终埋单的还不是普罗大众?腾讯与360互掐、京东与苏宁硬杠,恶性竞争从未带来野蛮生长,反而是两败俱伤。在肉搏中消灭对方,才算成功吗?请记住:市场竞争不是独霸天下,脱颖而出也不只靠价格!”
 
 
 
当时,@人民日报的这段评论,在微博上迎来了啻于钮文新的吐槽。比起需要自己打开钱包的余额宝,在竞争中一路跃升的车费补贴门槛更低,也更加“喜大普奔”,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皆大欢喜,俨然人人乐见“土豪烧钱”。
 
http://www.tannet-group.com/
 
(媒体札记完全版本仅在徐达内小报APP内发布,iPhone/iPad及Android版本均已上线,互相通用订阅账号。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和新浪、腾讯微博,名字都是“徐达内小报”。)
------分隔线----------------------------
深圳市登尼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国际总部客户专线:852-27826888
中国总部客户专线::400-880-8199
  • 主营业务:注册香港公司 注册美国公司 年审年报 注册BVI公司 银行开户 代理记账
  • 点击关闭